您的位置:

安徽农网首页 > 乡村旅游 > 乡村旅游 正文

站内搜索:

紫蓬山中民宿美

2023/7/27 9:55:14 责任编辑: 萍萍

261850e1-a320-4db5-9040-95bf525899fd.jpg

风之谷自然农场里的民宿 农场 供图

  盛夏时节,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群山翠竹间,一处处民宿掩映其间,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。

  近年来,肥西县将民宿产业作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持续优化民宿发展环境,加快推进民宿集群化、特色化、品质化发展,把民宿产业打造成富民强村的幸福产业。

  走进肥西县风之谷自然农场,竹篱笆围成的小花园内,绣球、蔷薇开得正艳,滑梯、秋千、萌宠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。风之谷自然农场负责人袁蒙莉正在前台接待处忙碌着,一旁的电脑上不时弹出新的预订信息。

  从游客到创客,紫蓬山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,只一眼便打动了这个“95后”女孩。2018年大学毕业后,袁蒙莉毅然选择扎根此地,成为风之谷的民宿管家。

  “很难想象,5年前,这座山坳里的村庄还是另一番光景。房屋闲置破败,仅剩下几户村民,是个实打实的‘空心村’。”袁蒙莉回忆道。

  作为紫蓬山区域的首家民宿,风之谷自然农场的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。

  近年来,肥西县不断加大民宿产业政策扶持力度,成立了肥西县旅游民宿业健康发展领导小组,制定民宿建设、办证、经营一套完整流程,为民宿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。

  “我们还对民宿等级创建、入住率、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资金奖补;制定了民宿高质量发展措施,促进民宿行业自律和经营;成立了安徽省首家民宿人才培训学校——紫蓬山民宿管家职业培训学校,为民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。”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“实践证明,扎根乡村做民宿,这条路子选对了。”袁蒙莉激动地说,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民宿周边乡村面貌发生蝶变,人居环境不断改善,基础设施日益完善。“村子美了,人气旺了,民宿的生意越来越红火,第一年营业额便达到了90万元。”

  如何摒弃千篇一律的“复制粘贴”,立足地域特色,打造出与众不同的乡村民宿?带着这份思考,肥西县将特色发展作为核心竞争力,全力以赴抓好特色引领、内涵提升、品牌培育3篇文章,着力打响“紫蓬山民宿”品牌。

  斑驳的红墙砖瓦、素雅的现代设计、厚重的年代印记……步入铭传乡聚星粮驿1953园区,这家利用老粮站改造而成的民宿,既清新朴素,又现代感十足,成为无数游客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
  “聚星粮站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,既是地方闲置资源,也是宝贵的文化财富。”聚星粮驿1953园区负责人吴学超介绍,为了盘活乡村闲置资源,让老粮站绽放新光彩,园区引进了大乐之野、未迟、陌上隐3个民宿品牌,在保留粮站建筑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,建成了集三联书店、鹿鸣剧场、星空营地、种子博物馆等于一体的民宿集聚区,于青山绿水之间唤醒粮站的朝气。

  聚星粮驿1953园区是紫蓬山民宿特色化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。近年来,肥西县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,打造了一批品质高端、互动性强、消费力高的民宿产品。

  栽好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民宿品牌选择落户肥西。据统计,目前,全县已运营旅游民宿12家,在建民宿项目6个。

  乡村民宿不仅承载着住宿功能,还是推介地域特色、人文风貌和民风民俗的重要平台。持续擦亮民宿品牌,助力乡村振兴,离不开有特色的宣传。

  近年来,肥西县不断强化民宿宣传推广,设计了“紫蓬山民宿”品牌logo,推出了民宿游记攻略手册、民宿手绘地图,建立了“紫蓬山民宿”统一标识系统,推动民宿业迈上规范化、标准化发展“快车道”。

  “我们还特别打造了‘紫蓬山民宿’小程序,订民宿、寻美食、查停车场一键完成,非常方便。”肥西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  在肥西,民宿经济对乡村振兴的“增色”远不止于此。比如聚星粮驿1953园区坚持发展成果与周边村民共享,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,民宿员工超过八成来自当地,还带动了周边村庄农特产品销售。“接下来,我们将充分整合当地农特产品资源,谋划打造乡村振兴农特产品展销厅,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。”吴学超说。

  据统计,紫蓬山民宿发展已累计带动周边超过1300人就业。如今,镶嵌在肥西连绵青山中的乡村民宿,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,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“旅游饭”、走上“共富路”。

( 来源:中国旅游报 作者:朱文文 薛焮予 祁朝辉 孙永花 )


【字体: 】【 打印 】【关闭此页


安徽农网版权及免责声明

① 凡本网注明“安徽农网”的信息作品,版权均属于安徽农网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
   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安徽农网”。如有违
   者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“安徽省气象台”或“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”的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产品,
   未经气象主管部门许可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如有违者,气象部门将依法追究
   其法律责任。

③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安徽农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根
   据“文责自负”的原则,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
④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,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安徽农网联系。

※ 联系方式:电话:0551-2290197 传真:2874926
   ahnw@mail.hf.ah.cn ahnw@ahagri.com